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 正文

樊传刚

发布日期:2023-09-22 作者: 来源: 点击:

姓名:樊传刚

所在系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职称:教授

邮箱:chgfan@ahut.edu.cn

男,1967年生于新疆阿拉尔市,原籍安徽淮南市,目前在马鞍山市永利y18886官方网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育背景    

1989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硅酸盐工程  

2003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7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  

 

工作履历    

19891997年在中国17冶水泥厂工作  

1997年至今在华东冶金学院化工系、永利y18886官方网站材料学院工作,其中曾长期担任系主任工作  

 

社会兼职    

长期担任永利y18886官方网站九三学社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教学    

主讲粉体工程与设备耐火材料工厂工艺设计概论、《材料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其中粉体工程与设备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  

 

研究领域    

功能陶瓷材料器件及应用  

绿色节能建材  

绿色胶凝材料  

   

学术成果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专利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尤其是其开发出的专利产品土壤固化剂已在矿山尾矿充填、软土加固、冻土地带高铁地基加固上被广泛采用,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有两项获得了中国建筑业协会的2015年度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三等奖(“轻质自保温非承重墙板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铁尾矿在混凝土中全量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后者同时还获得了中国施工业管理协会的2015年度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均为所在单位排名第一)。发明专利“一种泡沫混凝土发泡机及其发泡方法”获得了十八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第二发明人)。  

 

科研项目:    

[1]  四川固废资源化产品技术开发四川绿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横向项目,100万,究时间:2019.4~2021.4,主持  

[2]  寒区工程地质环境开放系统多场耦合作用试验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子课题,批号:41627801究时间:2017.1~2021.1260.82万,主持  

[3] 盾构废弃泥浆高效固化处置关键技术开发与填海应用深圳沃尔泰特种结构剂股份有限公司横向项目,100万,究时间:2016.9~2019.8,主持  

[4] 秸秆、原状钛石膏渣为原料的高性能轻质墙板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发,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横向项目,50万,究时间:2016.1~2018.12,主持  

[5]  绿色自保温组装式墙板产品、生产工艺及核心装置研发,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横向项目,50万,究时间:2012/01-2014/12,主持  

[6]  安徽省墙改办公室项目,RD14202016,填芯式自保温砌块研发与产品标准制定,2014/01-2015/125.3万,  

[7]  安徽省科技厅项目,09020303103,水处理污泥陶粒的低能耗加工,2009/01-2012/126万,主持  

   

专利:    

[1] 樊传刚, 常铭东. 一种快速固化止水堵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05115208, 授权日期: 2018.07.17.  

[2] 樊传刚, 常冶铁, 张飞. 一种烧结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03801119, 授权日期: 2018.07.27.  

[3] 樊传刚, 罗津雨, 吴悠. 一种移动式改性工程土搅拌装置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5105013445, 授权日期: 2017.11.21.  

[4] 樊传刚, 高元宝. 一种铁尾矿干堆用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4102687672, 授权日期: 2016.01.06.  

[5] 樊传刚. 一种无机发泡保温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4101043470, 授权日期: 2015.04.08.  

[6]樊传刚, 高元宝. 一种铁尾矿充填用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4102669513, 授权日期: 2015.12.02.  

[7] 樊传刚, 刘晓玲, 陈贺, 李家茂. 一种均化高温熔体的装置和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2101655798, 授权日期: 2014.06.18.  

[8] 樊传刚, 雷团结, 陈贺, 钱元弟, 王孝平. 一种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310233030.2, 授权日期: 2014.10.15.  

[9] 樊传刚, 尹万云, 唐世敏, 雷团结, 韩伟群, 钱元弟, 刘磊彬. 一种轻质复合墙板的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2104014540, 授权日期: 2014.08.20.  

[10] 樊传刚, 雷团结, 陈贺, 钱元弟, 王孝平. 一种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3102330302, 授权日期: 2014.10.15.  

[11]樊传刚, 谢明儿, 钱伟, 郭万金. 一种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110410957X, 授权日期: 2013.10.09.  

[12] 樊传刚, 张广虎, 吴日铭. 自增强型陶瓷纤维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08101452388, 授权日期: 2011.01.19.  

[13] 樊传刚, 王健, 吴日铭, 范晓鸣, 张广虎. 一种用废纸造纸污泥制备陶粒的方法 [P].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08101553726, 授权日期: 2011.05.04.  

 

获奖    

[1] 樊传刚, . 一种泡沫混凝土发泡机及其发泡方法. 十八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2016.  

[2] 樊传刚, . 轻质自保温非承重墙板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015.  

[3] 樊传刚, . 铁尾矿在混凝土中全量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2015.  

   

论文  

[1]   马远, 樊传刚, 吴悠, 雷团结, 钱元弟. 过硫钛石膏矿渣水泥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J]. 非金属矿, 2016, 39(6): 41-44.  

[2]   樊传刚, 吴瑞, 陈贺, 孟方方, 李家茂. 羧丙基甲基纤维素对原位化学发泡轻集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J].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4): 679-683.  

[3]   樊传刚, 吴瑞, 陈贺, 孟方方. H2O2原位发泡轻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J]. 功能材料, 2016, 47(5): 129-132.  

[4]  樊传刚, 陈贺, 吴瑞, 雷团结, 黄兴田. 原位化学发泡轻集料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J]. 新型建筑材料, 2016, 42(3): 77-80.  

[5]   陈伟, 樊传刚, 王健, 裴立宅, 李家茂. 废纸造纸污泥陶粒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J]. 过程工程学报, 2010, 10(5): 1015-1019.  

[6]   Fan C G, X L, Yan J, Zheng C H, Li J M. The comparison of phase composition,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between (MgO)0.1-x(YO1.5)x(ZrO2)0.9 and (MgO)0.1-x(CaO)x(ZrO2)0.9 ceramics [J]. Key Eng Mater, 2008, 368-372: 751-753.  

[7]   Fan C G, Iida T, Murakami K, Matsui T, Kikuchi R, Eguchi K. Investigation on the power generation and electrolysis behavior of Ni-YSZïYSZïLSM cell in reformate fuel [J]. J Fuel Cell Sci Technol, 2008, 5(3): 031202.  

[8]   Fan C G, Liu W, Deng Z Q, Zuo Y B, Chen C S, Bae D. 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Sn promoted SrCo0.8Fe0.2O3-d ceramic membrane [J]. J Membr Sci, 2007, 290(1-2): 73-77.  

[9]   Fan C G, Zuo Y B, Li J T, Lu J Q, Chen C S, Bae D. Highly permeable La0.2Ba0.8Co0.8Fe0.2-xZrxO3-d membranes for oxygen separation [J]. Sep Purif Technol, 2007, 55(1): 35-39.